维生素B1(硫胺素)是维持人体能量代谢和神经功能的关键营养素。作为水溶性维生素,它无法在体内长期储存,需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持续获取。但现代饮食精细化、烹饪方式不当及特定疾病等因素,导致维生素B1缺乏症仍较为常见。本文将系统解析其核心功能、缺乏症状及科学补充策略,帮助不同人群精准预防健康风险。
1. 能量代谢的“燃料催化剂”
维生素B1以硫胺素焦磷酸(TPP)形式参与糖类、脂肪及支链氨基酸的氧化代谢。例如,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脱氢酶依赖TPP将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ATP。当B1不足时,丙酮酸无法正常代谢,转而生成乳酸堆积,导致疲劳、肌肉酸痛甚至酸中毒。
2. 神经系统的“保护盾”
B1通过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及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维持神经信号传导。缺乏时,周围神经出现脱髓鞘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共济失调(如“跨阈步态”)。研究还发现,长期缺乏可能增加焦虑、抑郁风险,甚至诱发韦尼克脑病(意识障碍、眼球震颤)。
3. 心血管与消化系统的“调节器”
B1缺乏可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引发心悸、水肿(湿性脚气病),严重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患者常伴随食欲不振、腹胀或便秘。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临床治疗以肌注B1为主,辅以烟酸、B6等综合支持。
1.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加速B1排泄,建议每日补充10-15mg以预防神经病变。
2. 减肥/节食者:低碳水饮食易致B1摄入不足,需增加全谷物及营养强化食品。
3. 老年人:吸收功能减退,可选用低剂量缓释片(如5mg/天)。
4. 肠道疾病患者:克罗恩病、慢性腹泻者需定期监测B1水平,必要时注射补充。
5. 重体力劳动者:能量消耗大,建议按1mg/1000kcal比例增加摄入。
维生素B1缺乏症隐蔽性强,但通过均衡饮食(每日至少摄入3种富含B1食物)、科学烹饪及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可有效预防。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优先调整饮食结构,并在两周无改善时进行血清丙酮酸检测。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是抵御营养缺乏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