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阶段,科学的产前检查不仅能保障母婴健康,还能帮助准父母缓解焦虑。本文将从检查流程、注意事项到个性化建议,系统梳理孕期检查的核心要点,帮助每一位准妈妈从容迎接新生命。
一、孕早期(1-12周):确认妊娠与基础筛查

孕早期的检查重点在于确认胚胎发育正常,并排除高危因素。
1. 6-8周:首次产检建档
必做项目:B超(确认宫内孕、胎心胎芽)、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艾滋)、TORCH优生四项(弓形虫、风疹病毒等)。
注意事项:需空腹;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及既往检查报告;高龄或流产史孕妇建议增加孕酮和HCG监测。
2. 11-13周+6天:NT检查与早期唐筛
NT检查: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超过2.5mm提示染色体异常风险。
早期唐筛:结合孕妇年龄、NT值及血液指标(β-HCG、PAPP-A)评估唐氏综合征风险,准确率约85%。
特殊建议:35岁以上或高风险孕妇可直接选择无创DNA(NIPT)或羊水穿刺,提高准确性。
二、孕中期(13-28周):胎儿发育与疾病防控
此阶段胎儿器官快速发育,需重点筛查结构畸形及妊娠并发症。
1. 15-20周:中期唐筛与常规监测
中期唐筛:通过血液AFP、HCG等指标二次评估染色体风险,若结果为高风险需进一步通过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确诊。
补充检查:无创DNA(12周后即可检测,准确率99%)、羊水穿刺(16周后,诊断金标准)。
2. 20-24周:大排畸检查
系统超声:通过三维/四维彩超全面检查胎儿颅脑、心脏、脊柱、四肢等结构,排除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心脏缺损)。
附加项目:胎儿心脏超声(怀疑心脏异常时)、宫颈长度测量(预防早产)。
3. 24-28周:妊娠糖尿病筛查
OGTT试验: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检测1小时、2小时血糖,任一值超标即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管理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或胰岛素治疗,避免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
三、孕晚期(28周至分娩):分娩准备与胎儿监护
孕晚期需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及母体健康状态,为分娩做准备。
1. 28-36周:常规监护与异常排查
必做项目:每2周一次产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B超(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胎位)、胎心监护(32周起)。
重点筛查:B族链球菌检测(35-37周),阳性者分娩时需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
2. 37周后:分娩评估与临产准备
综合评估:B超确认胎盘成熟度、胎儿体重及脐带血流;内检评估宫颈条件。
临产信号:见红、规律宫缩(10分钟内1次)、破水需立即就医。
四、特殊人群与个性化检查建议
1. 高龄孕妇(≥35岁)
优先选择无创DNA或羊水穿刺替代唐筛;增加子痫前期筛查(检测胎盘生长因子)。
关注妊娠高血压和胎儿生长受限(FGR),建议每3周一次超声监测。
2. 多胎妊娠或试管婴儿
增加产检频率,早期确认绒毛膜性;双胎需在13周前完成NT检查。
3. 既往不良孕产史
针对性增加免疫抗体、凝血功能及宫颈机能检查。
五、实用指南:产检常见问题与应对
1. 如何提高产检效率?
提前预约NT、大排畸等热门项目;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携带零食避免低血糖。
2. 检查异常怎么办?
NT增厚或唐筛高风险:结合无创DNA或羊穿明确诊断,避免过度焦虑。
妊娠糖尿病:通过营养科定制食谱,每日监测血糖并记录。
3. 补助与自费项目
我国多地提供免费基础产检(如血常规、B超、HIV筛查),自费推荐项目包括无创DNA(1500-3000元)、子痫前期筛查(2000-4500元)。
科学产检的三大原则
1. 按时检查:遵循“早期密、中期稳、晚期勤”的节奏,不随意漏检。
2. 主动沟通:向医生详细反馈不适症状(如头痛、水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3. 心理调适:通过孕妇课程、社群交流缓解焦虑,保持积极心态。
怀孕是一场充满期待的旅程,科学的产检如同导航仪,帮助准妈妈避开风险,拥抱健康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