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中,甘草因其独特的“调和之力”被纳入多个经典方剂,成为中医抗疫的重要角色。这种不起眼的草本植物,既是厨房里的天然甜味剂,又是中药界的“全能选手”。它既能缓解咽喉肿痛,又能调和百药毒性,甚至在现代医学中展现出抗炎、护心的潜力。
甘草的药用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其核心功效源于三大方向: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调和诸药。
甘草的解毒能力堪称一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甘草能解“七十二种乳石毒,一千二百种草木毒”。现代研究证实,其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可与毒素结合,加速代谢。
甘草的止咳作用覆盖多种呼吸道问题:
注意:新冠后遗症引发的干咳,可用甘草桔梗汤(甘草5克+桔梗10克)缓解。
甘草的调和功能体现为三点:
甘草中的甘草查耳酮A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对慢性咽炎、关节炎有效。其多糖成分还可增强免疫力,适合术后恢复期人群。
最新研究发现,甘草活性成分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例如,炙甘草汤(重用炙甘草至30克)可缓解心律失常。
甘草中的甘草锌可促进胃黏膜修复,临床用于治疗胃溃疡。建议脾胃虚弱者用炙甘草10克+白术15克煮水。
| 类型 | 适用场景 | 禁忌 |
|-|--|--|
| 生甘草 |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解毒 | 水肿、高血压患者慎用 |
| 炙甘草 | 心慌气短、胃痛腹泻、乏力 |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用量 |
尽管甘草用途广泛,但遇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 咳嗽持续超2周,伴发热或血痰(警惕肺结核、肺癌);
2. 食物中毒后意识模糊(需洗胃及血液净化);
3. 长期服用甘草出现水肿(可能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甘草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对场景是良药,滥用则可能伤身。日常使用需遵循三点原则:辨清体质(湿热者慎用)、控制剂量(每日不超过10克)、短期应用(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及时寻求专业中医师指导,才能让这味“国老”真正造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