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健康问题的常见信号,其背后可能涉及激素失衡、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数据显示,约30%的育龄女性曾经历过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问题,但仅有半数会主动就医。及时规范的医学检查不仅能明确病因,更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方向。
1. 病史采集与症状分析
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初潮年龄、周期规律性(21-35天为正常范围)、经期持续时间(2-7天)、经量变化(单次总失血量5-80ml)、伴随症状(如痛经、异常出血)及生活习惯(熬夜、压力、饮食)。例如持续三个月以上周期短于21天,需警惕黄体功能不足;经期超过10天则提示可能存在子宫内膜病变。
2. 基础妇科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外阴、、宫颈情况,检查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区有无压痛或包块。无性生活者采用肛腹诊,可发现70%以上的子宫畸形或卵巢肿瘤。
1. 性激素六项
2. 甲状腺功能检测
甲状腺激素异常可直接导致闭经或月经频发,TSH检测可筛查甲亢/甲减。
3. 抗缪勒管激素(AMH)
评估卵巢储备的“金标准”,AMH<1.1ng/ml提示卵巢早衰,>4.7ng/ml支持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
1. 超声
分辨率达1mm,可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敏感性92%)、子宫肌瘤(检出率95%)及多囊卵巢(单侧卵泡≥12个)。无性生活者建议经直肠超声。
2. 宫腔镜检查
直接观察宫腔形态,诊断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的准确率接近100%,术中可同步活检。
3. 垂体MRI
针对催乳素显著升高或伴有头痛、视野缺损者,排查垂体瘤。
1. 诊断性刮宫
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检查,区分功血与内膜癌变,建议在经前1-2天或出血6小时内进行。
2. 基础体温测定
连续监测3个月经周期,双相曲线提示有排卵,单相曲线常见于多囊卵巢。
第一步:确认出血模式
第二步:年龄导向检查
第三步:症状附加检查
多毛、痤疮加测游离睾酮,肥胖者需查空腹胰岛素及OGTT试验。
1. 青春期少女
初潮后2年内周期不规律属正常现象,但出现以下情况需干预:
2. 备孕女性
建议增加黄体中期孕酮检测,<10ng/ml需补充黄体酮。
3. 更年期女性
不规则出血即使激素水平正常,仍需子宫内膜活检排除癌变。
以下情况需24小时内急诊:
而持续3个月周期紊乱、非经期出血、闭经>6个月等情况,建议2周内专科就诊。
通过系统化的检查流程,约85%的月经不调患者可明确病因。如32岁张女士因经期延长就诊,性激素显示LH/FSH=3.1,超声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最终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经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后周期恢复规律。这提示精准诊断对个体化治疗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