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与防治:常用药物解析及使用指南

1942920 女性健康 2025-04-12 9 0

一、中暑的机制与症状分级

中暑急救与防治:常用药物解析及使用指南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热损伤性疾病,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个阶段:

1. 先兆阶段:口渴、多汗、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38℃)。此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含盐饮料并休息。

2. 轻症阶段:体温升至38℃以上,伴随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湿冷、呕吐、心率加快。需物理降温并口服电解质液。

3. 重症阶段:高热(>40℃)、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可能引发器官衰竭。必须立即送医,并采取冰敷、静脉补液等急救措施。

特殊人群差异

  • 儿童:体温上升快,易出现皮肤干燥、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无汗。
  • 孕妇:中暑风险高,禁用含樟脑、酒精的药物(如风油精、十滴水),降温时避免腹部过冷。
  • 二、中暑急救的黄金法则

    中暑急救与防治:常用药物解析及使用指南

    急救的核心是快速降温恢复体液平衡,按以下步骤操作:

    1. 脱离环境: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辅助散热。

    2. 物理降温

  • 用冷水擦拭全身,重点敷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 冰袋包裹毛巾后置于头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引发冻伤。
  • 3. 补液策略

  • 清醒者:口服含0.9%盐分的凉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500-1000毫升。
  • 昏迷者:禁止强行喂水,用棉签湿润口腔并侧卧防误吸。
  • 4. 送医指征:若30分钟内体温未降至39℃以下,或出现抽搐、昏迷,需立即就医。

    三、中暑常用药物解析及使用禁忌

    1. 藿香正气类

  • 适用场景:阴暑(贪凉饮冷、空调房受寒)导致的头痛、呕吐、腹泻。
  • 禁忌:含酒精,与头孢类药物同服可引发双硫仑反应;孕妇、驾驶员慎用。
  • 2. 仁丹与人丹

  • 仁丹:含薄荷脑、冰片,适合烈日暴晒引起的头晕、恶心,可含服10-20粒。
  • 人丹:侧重缓解消化不良,含朱砂,肝肾疾病患者禁用。
  • 3. 十滴水

  • 适用场景:中暑早期烦热、腹痛,每次10-20滴稀释服用。
  • 禁忌:含大黄、辣椒,孕妇禁用;不可作为预防药物。
  • 4. 风油精与清凉油

  • 外用功效:涂抹太阳穴、人中缓解头痛,肚脐滴敷治腹痛(需配合湿毛巾)。
  • 禁忌:含樟脑,孕妇、婴儿禁用;皮肤破损处避免使用。
  • 药物使用原则

  • 先区分“阳暑”(高温暴晒)与“阴暑”(湿冷环境),对症选药。
  • 儿童用药需减量,且避免含朱砂、樟脑成分。
  • 四、中暑预防的三大策略

    1. 环境调控

  • 室内保持26-28℃,搭配风扇促进空气循环;外出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
  • 穿戴浅色透气衣物,使用遮阳伞、冰袖等物理防晒工具。
  • 2. 科学补水

  • 每日饮水至少2000毫升,出汗多时补充含钾、钠的电解质水。
  • 饮食增加冬瓜、绿豆汤等利湿食材,减少高脂食物。
  • 3. 高危人群防护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散热的药物。
  • 户外工作者: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随身携带仁丹、盐水。
  • 五、特殊情境下的注意事项

  • 车内中暑:密闭车厢温度10分钟可升至50℃,切勿将儿童、宠物单独留车内。
  • 运动后降温:避免立即冲冷水澡,用湿毛巾擦拭并缓慢饮水。
  • 宠物中暑:表现为呼吸急促、舌头发绀,需用湿毛巾包裹四肢并送医。
  • 中暑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科学干预。普通家庭可常备仁丹、十滴水等药物,但须严格遵循禁忌。牢记“降温第一、补液并行、重症就医”的原则,方能安全度夏。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