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痛吃什么药(睾丸痛吃什么药最见效)

1942920 细菌防护 2025-03-23 15 0

  文绍明(1390746326),中医执业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师承祖传,又遍览历代医著,熟悉各家学说,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以求进他山之助。学识渊博,尤擅临床实践,注重疗效,积累了丰富中医的理、法、方、药和辩证施治的临床经验。

  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北京文绍明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教授;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会员;

  全国名中医学术研究发展论坛组委会常务理事;

  全国高健委医疗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华特色医行专科联合会第九届理事;

  《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副主编;

  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委员;

  全秀网健康行业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会员;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民间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中医专家委员;

  2016年10月在第四届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被评为“医圣传人”荣誉称号;

  在健康中国2030·中医医院院长创新发展论坛暨诺奖驱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论坛获得“健康使者”荣誉称号;

  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特色医疗专科联合会获得“特别贡献奖”。

文绍明医师和国医大师唐祖宣合影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 第四届医圣仲景南阳国际论坛暨建设国家级一流中医药智库--民间中医人才库》、《第七中国管理科学大会论文》、第二届中医药名家高层论坛交集(珍藏版)、《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大典》、《中国当代医药 ·传统医学创新楷模》、《中国当代医药 · 中医药特色名家》、《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金鉴》(珍藏版)、《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创新中国人物志 》 、《 中国骄傲》、《创新驱动发展》 、《 华夏名人荟萃》、《引领时代的中国学者》、《共创新时代》、《中国创新先锋人物》等获奖并特刊。

  近几年来,在北京参加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班进修,在上海参加国家级中医药基层中医防治疑难病、慢性病学术论坛,多次在不同地方参加中医学术大会进行交流。

文绍明医师和国医大师陆广莘合影

  在全国中医药特色疗法推介会,民间中医药开发保护研讨会,获大会交流荣誉称号, 在领航中国—2014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暨庆祝共和囯65周年华诞国庆庆典获“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暨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先锋人物高峰论坛获“推动社会改革发展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从事中医临床三十多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专业研究家传的中草药秘方,以中医“扶正祛邪”和“辩证施治”的理论法则,探索出整套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有效方法,擅长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颈肩腰腿痛,中医药美容,对治疗顽固性头痛、盗汗、不寐、高血压、糖尿病、咽喉炎、胃病、肝病、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急慢性肾炎、青春痘、脱发、祛斑、减肥、丰胸、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痛风、慢性盆腔炎、崩漏、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各种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囊肿、不孕不育症、妊产杂病、肿瘤、癌症等疑难杂证的治疗亦有特别的研究。尊岐黄之道,学仲景之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文绍明医师和国家中医管理局麻颖副司长

  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成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分急、慢性二种, 其中以慢性非特异性最常见。住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副睾丸炎同时并存。其特点是发病缓慢, 病情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我认为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下注型, 亚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型, 慢性前列腺炎属湿遏血疲型。既往单纯西医疗法,常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顽固难治,使患者身体和精神长期遭受痛苦,给临床医疗工作增加困难。本诊所近几年来采用中医活血祛寮为主的综合治疗86例,疗效显著。余积二十多年之临床经验,现报导如下:

  一、 本组86例,年龄:25岁以下11例,、25~55岁68例,55岁以上7例,以中年人居多。未婚16例,已婚70例。

  二、 主要临床表现

  1.尿道与排尿方面的症状:尿道内有灼热感24例,外尿道口有分泌物15例,轻度尿频,尿急,尿道痛者20例。

  2.疼痛睾丸痛吃什么药:为本组的主要症状。差不多每个病例都表现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如腰痛,下腹痛,尾骶部疼痛,有的表现为睾丸痛,精索痛,阴囊潮湿,睾丸发凉感。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犯.病程迁延数年。

  2、治疗急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成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分急、慢性二种, 其中以慢性非特异性最常见。住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副睾丸炎同时并存。其特点是发病缓慢, 病情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我认为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下注型, 亚急性前列腺炎属湿热蕴结型, 慢性前列腺炎属湿遏血疲型。既往单纯西医疗法,常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顽固难治,使患者身体和精神长期遭受痛苦,给临床医疗工作增加困难。本诊所近几年来采用中医活血化瘀为主的综合治疗86例,疗效显著。余积二十多年之临床经验,现报导如下:

  一、 本组86例,年龄:25岁以下11例,、25~55岁68例,55岁以上7例,以中年人居多。未婚16例,已婚70例。

  二、主要临床表现

  1.尿道与排尿方面的症状:尿道内有灼热感24例,外尿道口有分泌物15例,轻度尿频,尿急,尿道痛者20例。

  2.疼痛睾丸痛吃什么药:为本组的主要症状。差不多每个病例都表现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如腰痛,下腹痛,尾骶部疼痛,有的表现为睾丸痛,精索痛,阴囊潮湿,睾丸发凉感。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犯.病程迁延数年,患者身心极为痛苦。

  3.性功能方面:仅21例有性功能异常的表现,如阳痿.性欲减退.早泻.不排精或遗精等。

  三.诊断根据

  本组86例除上述临床症状以外,主要是结合直肠指诊而确诊。

  1.直肠指诊:前列腺稍大,压迫感明显;或腺体缩小.坚硬.表面不规则。

  四.治疗方法

  均采用以中药为主的综合疗法,其中药配方如下:

  处 方: (自拟前列腺炎加减方) 赤芍,延胡,黄柏,蒲公英,穿山甲,鱼腥草,黄苓,川楝子,大黄等。

  辅以理疗与热水坐浴。理疗选用超短波,每次15分钟,10到15次为一疗程。

  五.疗效分析

  35例服药6到10剂后,症状显著减轻,再继续服药6到9剂后,症状消失;36例服药9到15剂,症状开始减轻;15例服药12剂后,无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0%。有的病例,停药几天后症状又复发,故又继续服用中药。在症状减轻的36例中,其中有21例进行了直肠指诊的检查,其检查结果如下:

  服药前前列腺压痛明显,服药后前列腺压痛减轻或消失。

  (一)为什么单纯西医疗法效果不好?我认为, 这个问题应从病理改变方面来理解。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急性期未彻底治愈, 致病菌潜伏在腺组织内, 引起爆性炎症的病理过程, 主要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 炎细胞多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悯, 腺小管发生阻塞。有的因纤维性变而缩小, 表面坚硬, 部分病例中, 腺体纤维性变及挛缩延及后尿道, 使膀胱顶硬化。除前列腺的病理改变以外, 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同时亦有慢性炎症变化, 壁层增厚、周围组织有纤维增生。

  鉴于以上的病理基础,治愈慢性前列腺炎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需要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病理恢复过程。如用抗菌素治疗, 采用局部途径给药有困难只能采用全身应用, 但是采取全身用药, 进入前列腺内的浓度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因此效果不大。另外, 不管是那一种抗菌药物, 长期应用均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 这就限制了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因此,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问题, 西医采用以抗菌素为主的治疗方法, 常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了提高疗效, 不得不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的依据和方解;前列腺炎是泌尿道感染的一部分, 属中医“ 淋症” 范围,在历代医书中对本病之病源、症状和治疗均有记载。“ 小便黄赤, 甚则淋”。湿气偏胜会有“病中热涨,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 甚则淋”。中医对前列腺炎虽无专门论述,但类似本病的证候,则散见于淋症、腰痛等门类中。其病理在急性阶段,主要是湿热下注, 慢性阶段, 则多为肾虚而夹有湿热或血病。以上说明,历代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早有认识。

  对慢性前列腺炎所采用的中药治疗原则, 是依据前列腺的主要病理变化(腺小管梗组、炎细胞浸润和腺体纤维增生等),结合淋证的病机特点(肾虚兼有湿热或血瘀),采用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等法。其方剂中赤芍、丹皮,以清热凉血、化瘀消肿, 黄柏清湿热, 泻实火, 偏治于下,蒲公英、败酱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王不留行其性留而不停,能通血脉,疏管道而消肿, 延胡行气活血,以治淋痛,穿山甲,皂角刺破血、攻坚、散结,以促进纤维组织软化而消局部肿痛,木香理气, 促进血液通行。随证加减;如伴有阴虚而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早泄梦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可加龟板、杞子等以补肾阴,如伴有阳虚而出现形寒肢冷、自汗乏力、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可加补骨脂、肉从蓉、巴峨天等壮阳之品。

  本组应用中药治疗

  对慢性前列腺炎所采用的中药治疗原则, 是依据前列腺的主要病理变化(腺小管梗组、炎细胞浸润和腺体纤维增生等),结合淋证的病机特点(肾虚兼有湿热或血瘀),采用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等法。其方剂中赤芍、丹皮,以清热凉血、化瘀消肿, 黄柏清湿热,泻实火,偏治于下,蒲公英、败酱草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王不留行其性留而不停,能通血脉,疏管道而消肿,延胡行气活血,以治淋痛,穿山甲,皂角刺破血、攻坚、散结,以促进纤维组织软化而消局部肿痛,木香理气, 促进血液通行。随证加减;如伴有阴虚而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早泄梦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可加龟板、杞子等以补肾阴,如伴有阳虚而出现形寒肢冷、自汗乏力、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可加补骨脂、肉从蓉、巴峨天等壮阳之品。

  本组应用中药治疗86例,大多数病人反映,服药后感觉到腰部或下腹部发热感,无其他任何副作用,但服药前的腰痛、下腹痛等显著减轻或消失, 有效率达80%。

  小结:

  前列腺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之效果,能减轻症状,前列腺触痛减轻,无副作用,是治疗上的一种新途径。祖国医学对本病治法灵活多样,疗效确凿,这些问题,有待今后临床工作中进一步验证。

  乳 腺 增 生

  病例一:罗某,女,43岁。 2007年10月下旬患者从东安来初诊。一年前右侧乳房部起一肿块,自觉有两指大,随后逐渐增大如碗口,疼痛。曾到几家医院诊治,疗效不显。近四个多月来,左侧亦起一肿块,也逐渐增大如碗口,疼痛。某医院建议患者作手术切除,因她体弱,劝先行调养,以后再议手术。

  患者自诉两乳部肿痛,心悸,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诊见患者精神疲乏,面色苍白,乳部两侧均可摸及肿物如碗口大(约10*8cm),质稍硬,推之活动度不大,按则疼痛。舌质如常,脉缓。此属肝郁痰凝所致。因病程较长,除向她解释病情,安慰她耐心治疗外,处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①方:青皮、陈皮、穿山甲、蒲公英等,水煎服。外敷药;消疮膏。以后,内服照①方加减,外敷药同前,共四十天;到12月中旬,乳部疼痛稍减,余无明显变化。但久病体虚,气血虚弱,乃投益气养营,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②方:北氏、党参、桂枝、云苓等,水煎服,以后,内服用②方加减,共一个月。外敷药同前。到2008年1月下旬,患者体质有进步,改用攻补兼施法,照②方加减,外敷药同前。共一个月。

  一个月后,患者乳部肿块逐渐缩小,疼痛逐步消失。体质虽有进步,仍偏于虚弱,不宜长期用药物攻伐,按②方合归脾丸加减,续服二个月。二个月后,患者乳部肿块缩小,质较前软,续用益气养血,化痰散结之剂。内服:③方:千斤拔、北芪、淮山等二十五种,水煎服。外敷药同前。以后,按③方加减,服用两个月,肿块已不见。2009年1月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二:胡某,女,31岁。

  患者乳部两侧起条索状肿块,胀痛已三个多月。两个月前,某医院诊断为右侧乳腺增生病,经手术切除后,现仍然如故。

睾丸痛吃什么药(睾丸痛吃什么药最见效)

  2008年7月患者来院就诊。诊见乳部仍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质稍硬,边缘不甚明显,自觉胀痛,余无特殊,舌淡,脉沉细。此为肝郁、痰凝、血虚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稍佐以益气养营。内服:处方:柴服、川芎、赤芍等十九种。水煎服。外敷消疮膏。后按内服方加减,服六十余天,乳部肿块消失。2009年1月随访,未见复发。

  骨 质 增 生

  骨质增生,为一慢性疾病,其最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祖国医学则认为此病为风寒湿邪,深入筋骨,留恋不去,阻滞荣卫循行,且久而形成骨痹症。其治采用补血通络,温经活络,内外结合治之。

  临床效果;陈某,男,41岁,于2006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病已三年余,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不敢屈伸,颜面青紫,舌质深红,舌质白,形体消瘦,精神苦闷,语声呻吟,脉沉缓尺涩。西医经检查后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

  中医辨证; 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深入筋骨之骨痹证。

  冶 法; 治宜补血,温经,活络,补肾 止痛。

  方 名; 乌桂四物汤加减。

  处 方; 当归 川芎 赤芍 桂枝 乌梢蛇 地龙 透骨草 骨碎补等

  用 法; 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用处方; 自拟理骨散;穿山甲 透骨草 桂枝 川乌 草乌 白芷等(外用)

  用 法; 上药共细末,用白酒炒热烫患处,每日二次,反复使用30分钟左右。

  方中之乳香取其苦温补肾,辛温通十二经,去风伸筋,活血调气;没药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丹参破宿血生新血;苏木行血去瘀,使邪去血充荣卫循行调和,寄生骨碎补 杜仲 熟地补肾壮骨,甘草 白芍缓急止痛,用于诸痛卓效。上述诸药与其它几味药物相互配合,故而共奏捷效,久疾得以除。外用自拟理骨散,并适当配合按摩,症壮逐日减轻。追踪观察,其共服用三十剂而停药后,恢复工作己一年余,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体会

  慢性附件炎(包括输卵管炎及卵巢炎),属祖国医学“带下”“少腹痛”“症瘕”范畴。是妇科常见疾患之一。我们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年龄:慢性附件炎多发生在30~40岁之间的年龄。本文160例中有104例患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

  2、病程:本文160例中,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达10年以上,病程在1~3年者最多。

  3、病因:本文160例中,由于流产、产后及经期和手术后致成的附件炎共127例。

  4、诊断标准:凡有腹痛(一侧或两侧)或腰骶痛或月经不规则(月经周期缩短,行经期延长,流血量多)或痛经或白带增多的临床表现,再配合妇科检查,若附件有触痛兼有增厚或有肿块者,即可诊断为慢性附件炎。

  中医辩证分型和治疗:

  160例所见,主要是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和气滞血瘀兼寒湿型。

  一、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证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脘腹疼痛,月经不调,如经期延长、提前、量多、痛经、经期乳房胀痛,腰骶痛,白带或黄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则:理气、清热、利湿。

  选方:四逆散化裁: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等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白芍养肝和营止痛;枳实行气导滞破积;甘草缓急而和中。四药共奏疏肝解郁、散结解痛之功。

  二、气滞血瘀兼寒湿型:证见少腹隐隐作痛,腰疲,行经时少腹胀痛,经期延长,白带多,精神委顿,纳呆,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辛湿理气,活血化瘀。

  选方:桂枝茯苓丸化裁:桂枝、茯苓、丹皮、白芍、桃仁等。

  方中桂枝、白芍辛湿和营血;丹皮、桃仁活血化瘀;茯苓利水除湿。

  随症加减:活血社瘀、理气止痛,可加川楝炭;清热凉血可选加红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利湿可选加木通、泽泻、茯苓;有肿块者可选加三棱、莪术、痛甚者可选加制乳香、制没药、橘核;白带多者可加白芷、乌贼骨;排脓可加桔梗、川贝;寒甚者可加小茴香、吴萸;有热者可加黄苓;腰痛者可加桑寄、续断;病久体虚者可加黄芪、党参。

  例一:彭某,女,30岁,教师。

  2006年初产后曾患附件炎,经西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2006年9月症状加重,遂来本诊所治疗。患者两侧少腹经常疼痛,腰骶痛,月经提前,黄带多,大便干,口微苦,舌质红,脉弦。妇科检查:子宫稍大,活动,无压痛,左侧附后件能触到包块,囊样感,约5*4*4厘米大小,有轻度压痛,右侧附件增厚。诊断:慢性附件炎性包块。

  辩证:属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

睾丸痛吃什么药(睾丸痛吃什么药最见效)

  处方:用四逆散加红藤,桔梗等二十多种。

  治疗中随症加减,共服药105剂,于服药105剂时,症状显著好转。妇科检查:包块已缩小为3*2*2厘米大小,继续服药于治疗3个月时,再进行妇科检查,包块已完全消失,症状亦消失,嘱再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例二:孙某,女,42岁,干部

  于2007年,因人工流产刮宫后患附件炎,曾经西药治疗,病情有明显好转,但未继续治疗。于2009年8月又感双少腹疼痛加剧,喜按,白带增多,腰酸痛,大便溏,纳差,月经量增多且有块,经行时腹胀痛,而来本院用中药治疗。脉象细缓,舌质淡,苔薄白。妇科检查:子宫不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增厚较硬有压痛,宫颈轻度糜烂。

  辩证:属气滞血瘀兼寒湿型。

  处方:用桂枝茯苓丸加琥珀、蒲黄、五灵脂、白芷、橘核。治疗中随症加减,共服药69剂,症状消失,盆腔基本正常。嘱继续服药1个月,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地址: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又一巷52号 文绍明中医药研究院 (文绍明中医诊所)

  https://yisheng.12120.net/news/jkpt/content_03858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