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地户籍人员,通过“居转户”政策落户是实现扎根的重要途径。2025年政策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与条件,本文从资格解析、办理流程、材料清单及实用建议四方面,助你高效完成申请。
一、上海居转户资格条件解析

申请居转户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并根据不同激励政策选择适合的落户方案:
1. 核心条件
居住证累计年限:常规要求7年,符合激励条件可缩短至5年或3年(如临港新片区、五大新城等区域)。
社保与个税:需连续缴纳,无长期断缴或零申报记录。具体基数要求因方案不同而异(见下表)。
职称或社保倍数: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等)或近4年内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达上年度社平工资2倍。
2. 可选方案对比
| 方案类型 | 居住证年限 | 社保基数要求 | 适用人群 |
|-||-|-|
| 常规7年(无职称) | 7年 | 前4年≥1倍,后4年累计36个月≥2倍 | 无职称但社保基数高者 |
| 常规7年(有中级职称)| 7年 | 前4年≥1倍,后4年累计36个月≥1.3倍 | 持有中级职称人员 |
| 5年3倍社保 | 5年 | 近4年累计36个月≥3倍 | 高收入群体 |
| 临港新片区/五大新城 | 3-5年 | 1倍社保 | 区域重点产业人才 |
特殊激励政策:
生态岛重点产业人才:居住证年限由7年缩短至5年,需崇明区推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工作2年。
创新创业人才:市场化评价标准放宽,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可享快速通道。
二、办理流程详解(2025年最新版)

申请流程分为6个阶段,全程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配合完成:
1. 资格确认与材料预审
登录“随申办”APP,进入“居转户”模块,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材料(如身份证、居住证、社保记录等)。
关键建议:提前通过“上海人社APP”下载社保缴纳证明,确保数据完整。
2. 单位注册与申请提报
用人单位需使用“上海市法人一证通”在一网通办平台注册,审核通过后生成《申请单位请示公函》并盖章上传。
3. 预审与调档
预审周期7-15个工作日,通过后需调取个人档案至上海人才服务中心。
常见问题:若档案缺失(如职称评审表、工作履历证明),需联系原单位或户籍地补办。
4. 线下材料提交与审核
预约区人才服务中心,由单位人事或本人携带原件及复印件现场核验。
审核周期:区级初审15个工作日,市级复核20个工作日。
5. 公示与准迁证办理
每月月中、月底公示名单(上海国际人才网查询),公示期5天。
公示结束后,通过“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公众号在线申请《准予迁入证明》。
6. 户口迁移与落户
持准迁证回原籍办理迁出手续,长三角地区(江浙皖)支持线上迁移。
最后至上海落户地派出所换领新户口簿和身份证。
三、材料清单与注意事项
核心材料(均需原件及复印件):
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居住证明:居住证、房产证或租赁备案(无房产者可落社区公共户)。
工作与社保:社保缴纳记录、个税完税证明(需覆盖申请年限)。
职称相关:中级及以上职称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
特殊情形补充材料:
配偶随迁需结婚证及配偶户籍证明。
子女随迁需出生医学证明,超18周岁在读子女需学校开具在读证明。
材料预审避坑指南:
社保与个税需匹配,避免“硬调基数”(如从最低基数直接跳至2倍)。
劳动合同单位、社保缴纳单位、个税申报单位需一致,否则需提供关联证明。
四、实用建议与政策红利
1. 提前规划社保与职称
无职称者建议通过提升社保基数(如逐步从1倍升至2倍)满足条件。
考取中级职称(如经济师、软考)可降低社保压力,尤其适合非高收入人群。
2. 区域选择策略
临港新片区、五大新城等区域落户年限短,适合在相关区域工作或购房者。
生态岛政策对农业、文旅等行业人才友好,可优先争取企业推荐资格。
3. 企业配合与材料管理
入职前确认单位是否配合落户,中小型企业需确认其注册资金≥100万元(部分区域要求高新技术资质)。
建立个人材料档案库,定期更新社保记录、职称证书等,避免临时补办延误。
4. 政策动态关注
2025年新政取消超生限制,但需符合其他计划生育要求(如未婚生育需提交情况说明)。
通过“上海公安微户政”等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流程调整信息。
上海居转户政策为长期贡献者提供了清晰的落户路径,但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前规划与细节把控。通过合理选择方案、严谨准备材料、动态跟踪政策,普通人也能高效完成申请,实现扎根上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