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热汤、冬季的暖手宝、厨房的热油……生活中的烫伤隐患无处不在。一次意外可能让皮肤红肿、起泡甚至溃烂,而错误的急救方式往往让伤情雪上加霜。如何正确处理烫伤?哪些外用药能加速愈合?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需注意什么?本文将结合医学指南与常见误区,提供一套权威、实用的急救与护理方案。
烫伤按深度分为三度,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处理原则(图1):
1. 一度烫伤:仅表皮受损,皮肤红肿、疼痛,无水泡。
2. 二度烫伤:伤及真皮层,出现水泡,疼痛剧烈,分为浅二度(水泡基底红润)和深二度(水泡基底苍白)。
3. 三度烫伤:伤及皮下组织,皮肤焦黑或苍白,痛感减弱,需紧急就医。
关键提示: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位于面部、关节、会阴等部位,无论程度均需立即就医。
遵循“冲、脱、泡、盖、送”原则,避免二次损伤:
1. 冲: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30分钟,降低深层组织热损伤。注意水流不宜过猛,避免水泡破裂。
2. 脱:轻柔剪开覆盖伤口的衣物,粘连处保留,切勿强行撕扯。
3. 泡:小面积烫伤可浸泡冷水10-20分钟,缓解疼痛;大面积或儿童烫伤避免长时间浸泡,防止低体温。
4. 盖: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覆盖伤口,禁用纸巾、棉花等易粘连材料。
5. 送:三度烫伤、感染迹象(红肿加剧、渗液异味)或特殊部位损伤者,立即就医。
常见误区:
根据烫伤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图2):
用药注意:
1. 创面管理:
2. 饮食调整:
3. 防疤措施:
1. 儿童:
2. 孕妇:
1. 厨房热源加装防护栏,热水器温度调至49℃以下。
2. 取暖设备远离儿童,避免使用裸露电热毯。
3. 家庭备齐急救包,包含无菌纱布、碘伏、烫伤膏。
烫伤处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科学急救与细致护理缺一不可。牢记“降温、清洁、抗感染”三大核心,规避偏方误区,方能最大程度减轻伤害。若伤情复杂或愈合缓慢,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让皮肤重获健康光泽。
> 参考文献:李远宏教授烫伤急救指南;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师建议;《家庭医生报》临床案例。
注:本文提及药物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严重烫伤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