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许多家长对它们的补充时长和必要性存在疑惑:是补到1岁、3岁,还是更久?为什么孩子明明饮食均衡却仍需额外补充?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儿童营养补充的科学逻辑。
维生素A与维生素D在人体内具有协同作用。维生素A不仅是视力发育的关键(尤其在暗光环境下维持视网膜功能),还能维护皮肤黏膜完整性,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造血功能。维生素D则直接影响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同时参与免疫调节,减少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典型缺乏症状警示:
1. 先天储备不足
胎儿期维生素A和D通过胎盘转运的效率低,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易缺乏。研究表明,我国新生儿维生素A不足率达68.3%。
2. 后天需求激增
3. 饮食与日照的局限性
母乳中维生素AD含量不足(尤其是中国母亲膳食结构导致维生素A含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5)。天然食物如动物肝脏虽富含维生素A,但重金属残留风险高;而维生素D在食物中含量极少,仅靠日照难以满足需求(尤其阴雨季节或高纬度地区)
根据2024年《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年龄段 | 维生素A剂量(IU/天) | 维生素D剂量(IU/天) | 补充要点 |
|--|--|--||
| 出生-1岁 | 1500-2000 | 400-800 | 早产儿前3个月需加倍补D |
| 1-3岁 | 1500-2000 | 600-800 | 辅食添加后仍需维持补充 |
| 3岁以上-青春期 | 2000 | 800 | 与钙剂协同补充更佳 |
特殊群体注意事项:
1. “补到3岁就够”
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上儿童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仍达24.3%,学龄期儿童维生素D不足率超50%。青春期骨骼快速生长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达到成人2倍。
2. “AD与D交替补更安全”
交替补充易导致维生素A摄入不足。临床研究证实,每日1500-2000IU维生素A在安全范围内(中毒剂量为每日5万IU,持续6个月以上)。
3. “食补优于补充剂”
举例:要达到每日维生素D需求,需吃15个鸡蛋或1kg深海鱼,实际难以实现。而1粒维生素AD滴剂即可精准补充。
1. 选择合适剂型
优选维生素AD3:1配比滴剂(如伊可新),单剂量胶囊避光包装可防止氧化。
2. 建立补充习惯
3. 定期评估效果
每6-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目标>50nmol/L)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目标>0.7mg/L)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立即就医:
从生命早期的神经发育到青春期的体格冲刺,维生素AD的持续补充不是“可选项”,而是儿童健康的“必答题”。遵循指南建议,结合个体化监测,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成长筑牢营养基石。